在小秦嶺腹地——陜西省潼關縣,活躍著一支找金的勁旅。這支隊伍常年穿梭在潼關的山山水水之間,小秦嶺的一草一木不會忘記他們,潼關的父老鄉親不會忘記他們,潼關縣的政府網站中曾用一大堆含金量極高的數據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和認可!這支隊伍名稱幾經衍變,人員得到不斷調整和補充,成為一支以青年人為主體,全部畢業于地質大專院校,具有工程師及以上職稱的專業性隊伍,他們是第六地質隊潼關項目部。
這是一支充滿活力和戰斗力的青年集體,也是一支能夠拉得出、善打硬仗的地質隊伍,他們扎根在小秦嶺金礦田陜西段從事地質勘查工作,常年默守那份孤獨和專注,或爬上高高的山崖,或一頭鉆進深深的礦硐,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常常深入險境,進行細致的地質觀測和記錄,嚴格按照有關規范操作,確保地質工作和探礦工程的質量。特別是近幾年來,這支由12人組成的勁旅又先后承擔并完成了6個國家和省部級地勘項目,5個礦產開發市場地質項目,累計完成各類地質勘查報告8份,地質設計11份,完成1:2000地質填圖8.50平方公里,硐探編錄1.23萬米,鉆探編錄9200米,先后提交金礦石量80.18萬噸,金金屬量8002千克。提交的Q185號金礦床已經開發利用,每年給隊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發現的多個金礦床、金礦點被地方礦山所開采利用,從而為六隊及地方礦業經濟發展提供了全方位技術支撐。小秦嶺金礦田為我國四大金礦區之一,潼關縣居全國第三產金大縣,當地政府稱潼關項目部為“是我們找金的眼睛”,潼關縣成為產金大縣與潼關項目部技術人員的辛勤服務與艱苦努力是分不開的。
上一篇:我隊十四個核查項目全面收尾
下一篇:我隊加大礦產勘查力度